数字人民币迎来新发展发表时间:2022-02-25 10:27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在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中,《规划》提及了业内高度关注的数字货币标准化问题。明确指出,将综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发行系统与存储系统、登记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块、终端应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 在数字货币方面,《规划》提到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等六方面内容。数字货币在过去一年多的各地试点过程中不断丰富落地场景、扩大交易规模,在各方面都较好地经受了考验。 当前,数字货币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场景超过808.51万个,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高达875.65亿元。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从2021年11月至今,数字人民币领域相关政策和规划迎来密集发布期。中央层面,国务院先后发布 《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其中均提及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建设工作;央行层面,央行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方层面,多地的新年规划均提出支持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应用场景。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重要基础设施,法定数字货币离不开标准的技术支撑。在业内看来,此次《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推出正合时宜。 今年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园区内试点部署了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从而带动数字货币加速落地。 在支付上,中国居民和外国友人均可在境内使用丰富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享受小额便民的移动支付便利。比如,限于冬奥品牌权益方面规定,冬奥场馆内仅支持VISA卡和现金(实物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支付。对于习惯了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省去携带现钞的不便利和找零的麻烦,还给境外来华友人多了一种支付选择。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是纸钞的另一种形态。总体来说,国家对于数字人民币的重视日益提升,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通过冬奥场景测试,加快跨境支付场景下的应用,将助力人民币国际支付排位进一步提升;而国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新型支付生态有望加快形成,并衍生出更多类型的数字商业模式;跨境支付、新型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以及银行系统升级等赛道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